東南網12月6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6日,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福建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共同指導,福建日報社主辦,東南網承辦的第二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福州主會場的主旨論壇上,大咖云集,論道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國家特色專業茶學帶頭人、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楊江帆等為代表的專業人士分別作了主旨演講。 劉仲華:科技創新提高茶產業競爭力文化傳播影響消費國生活方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作主旨演講。東南網記者 林先昌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作《茶產業科技創新與“十四五”展望》主旨分享。在主旨分享中,劉仲華教授聚焦茶行業發展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分析國內外產業、技術發展動態,展望“十四五”產業發展趨勢,分享先進技術和經驗,提出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他從“中國茶產業的概況”“中國茶的國際貿易”“科技創新提高茶產業競爭力”“茶與健康成果驅動茶葉消費”“中國茶產業發展趨勢”“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協同發展”等角度做了精彩報告。 劉仲華指出,茶葉深加工是茶資源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徑,我國茶葉深加工發展,催生了千億級產業規模。他認為,福建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明顯、拓展空間大,紅茶、茉莉花茶、烏龍茶均原產福建,具有很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他建議,我國茶葉國際市場拓展的戰略路徑可以從欠發達國家向發達國家拓展;從綠茶絕對主導向多茶類拓展;從低檔茶向中高檔茶拓展; 從散裝茶向小包裝品牌茶拓展;從傳統茶向精深加工茶拓展。他提出了“突破質量安全瓶頸” “突破成本競爭壓力” “創新符合消費需求的新產品”“ 科技創新、文化傳播影響消費國生活方式” “營銷模式創新(跨境電商、體驗式營銷)”等解決路徑。 楊江帆:進一步擴大閩茶絲綢之路文化影響力 讓國際讀懂中國故事 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國家特色專業茶學帶頭人、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楊江帆發表主旨演講。東南網記者 林先昌攝 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國家特色專業茶學帶頭人、福建農林大學楊江帆教授作《海上絲綢之路,福建茶葉再出發》主旨分享。 他從“福建茶葉飄香 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 閩茶蓬勃發展”“閩茶絲路再出發 譜新篇”等角度做了分享。他說,福建是重要的茶區,還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萬里茶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福建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和“一帶一路”橋頭堡,福建茶產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將會譜寫“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新的篇章。他說:“近年來,福建茶葉產量居全國第一,全產業鏈產值全國第一”“福建茶葉出口額增速、單產、茶樹良種普及率、線上消費規模均居全國第一,福建提出,到2025年實現全省茶葉全產業鏈總產值超2000億元目標。”他認為,閩茶是有福之茶,具有獨特的“福文化”,要通過實現茶旅融合,打造“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做好閩茶海絲行,講好閩茶故事;做好新時代茶敘外交,和平綠色使者,以此進一步擴大閩茶絲綢之路文化影響力,讓國際讀懂中國故事。 在增強閩茶絲綢之路產業競爭力方面,他建議,通過打造茶葉類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形成閩茶產業“圈狀”發展新格局;提升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綠色生態茶園建設,推進茶園綠色發展;促進茶產業三產深度融合。他還建議,提升閩茶絲綢之路的科技支撐力,推進智能化、數字化創新技術;構建綠色化、標準化體系;培養高素質茶葉人才。 他說,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的舉辦非常有意義,有利于推動茶葉國際交流合作,實現共贏。他相信,在各級政府、茶企、茶農、茶人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一起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閩茶在絲綢之路上再創輝煌,迎來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