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利學校大門 文以載道,史以鑒今。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與中國隔海而望的日本,自古以來就積極引進中華文化,據記者了解,日本江戶時代儒學盛極一時,至今,日本仍存有14座孔廟,其中最為古老的就是位于日本關東地區栃木縣的足利學校。 足利學校大門的校跡碑 足利學校距離東京70 公里,也被稱為是日本“最古老的學校”“日本最古老的綜合大學”,是15世紀以來日本儒學傳播和研究的重心,建于1532年的日本最早的木造孔子坐像就位于孔廟內。 關于足利學校的創建時間有好幾種說法,現在比較認同的是其創建于1439年日本室町時期。當時日本儒學發展,各地興建孔廟,宣揚孔子教育的各類學校與孔廟合二為一,足利學校也是這樣誕生的。之后隨著儒家文化在日本的發展,足利學校的儒學發展達到極盛,成為了日本國內傳播儒學和國學的高等綜合學府。記者了解到,1550年,足利學校接收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學僧(生)曾超過3000 人,因此其號稱“孔圣生徒三千”。 到了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更是傾慕儒學,儒學和孔廟祭祀活動也蓬勃發展。足利學校受德川家康將軍的重視,出版儒學書籍,曾經收藏儒學經達200部,可惜在足利學校多次遭受雷擊后,毀于大火。1921年,足利學校被指定為日本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日本政府也陸續開始全面性復原工程。 “學校門” 足利學校是仿照中國山東曲阜孔廟的制式而興建的三門三進院落,依次是“入德門”“學校門”“杏壇門”。在孔廟大成殿里除了供奉著孔子座像之外,還擺放有顏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等圣賢的木制牌位。從1990年開始,足利學校成為孔廟紀念博物館,歸足利市政府管轄,并且每年都舉行各種紀念孔子的祭祀、講座、比賽等豐富多彩的孔廟文化活動。值得一提的是,足利學校在每年的11月23日都會舉行傳統的孔子祭祀活動——釋奠,并一直延續到現在。1974年的孔子祭祀活動還邀請了山東濟寧市相關代表參加,這也是中國山東與日本足利學校在孔子文化方面的第一次接觸。在足利學校“學校門”外還有一尊山東濟寧市贈送的花崗巖孔子立像。現在,足利學校的儒學書籍多達一萬六千冊,堪稱日本儒學漢籍的寶庫。 孔子在日本被尊為道德和學問之神,孔孟思想也是日本國學基礎,日本的中小學生至今還學習《論語》《詩經》《文選》《唐詩選》等文章。孔廟在日本也是學問的表征,拜孔廟求錄取是日本應考生和家長的叩門首選,學生和家長們在孔廟祈禱如愿中舉“登龍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不言而喻。 足利市是一座遠離繁華喧鬧的大都市,充滿了自然的韻味,儒學就在這一份寂靜與安詳中傳揚。走進足利校內,暖風吹竹林,沙沙作響,穩重中式木制建筑似乎在訴說著歷史的故事。身為中華兒女,到此地仿佛踏入故土,側耳傾聽,古人的朗讀之聲猶在耳畔......(東南網日本站特約記者 涂寧 文/圖) 山東濟寧市贈送的花崗巖孔子立像 大成殿牌匾 杏壇門牌匾 孔子的木質牌位 圣賢的木制牌位 足利學校遺跡圖書館內珍藏的“春眠不覺曉”字樣刺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