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 | 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開建助力“碳中和” 為全球新能源行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央視網消息:昨天(4月10日),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在黑龍江省大慶市開工,正式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作為全球首個這樣的平臺,其建設對于光伏和儲能行業來說,填補了國內戶外實證實驗的空白。作為推動新能源行業技術進步、加速成果轉化、促進產業發展的創新平臺,將努力為全球新能源行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方案和標準,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據介紹,該平臺將成為光伏、儲能行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笆奈濉逼陂g總投資約60億元,擬實證實驗約640種方案,設立光伏組件、逆變器、支架、儲能產品實證實驗區4個,儲能系統、設備匹配實證實驗區2個。依托平臺同步建設實證實驗智慧管理及展示平臺、新能源科技研發中心、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構建新能源產業智慧、研發、科教基地。 專家表示,開發利用太陽能和發展儲能已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和應用國”,同時儲能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光伏、儲能技術進步迅速,但戶外實際運行的專業性、系統性研究較少,已建成光伏發電系統的運行性能無法有效評估。 建設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可收獲寶貴的實測數據,幫助企業改進產品性能,提高制造品質,做出更加貼合實際運行工況的產品。從更宏觀來看,對光伏、儲能關鍵設備、產品、系統進行戶外實證研究,能為全行業實踐提供一個公共服務平臺,為推動新能源行業技術進步、加速成果轉化、促進產業發展為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數據支撐,進而為國家制定產業政策和技術標準提供科學依據,為全球新能源行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專家稱,截至2019年底,中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8%。中國大力發展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將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