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貿易離不開運輸,航運業更是主力。近兩年,我國在自動化碼頭和特種船舶制造上進步顯著,今天又有了新成果。 17日上午,天津港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流程自動化升級項目改造完成,全面投入運營。改造后,裝卸集裝箱的岸橋、運輸集裝箱的卡車、集裝箱吊裝堆放的軌道橋等設備都實現了無人自動化操作,整個碼頭已經形成了“無人區”。而就在兩年前,這個老碼頭卻需要上百個工人共同忙碌。這次改造,天津港先后建設開通132座5G基站,同時依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現了碼頭堆場自動化改造升級、港口智慧管控統一調度,碼頭整體作業效率相比改造前提升14.3%。 天津港在建新一代智慧碼頭完成聯調聯試 同樣是在今天,正在新建的天津港新一代智能化集裝箱碼頭,首個泊位也展開了聯調聯試,碼頭預計年底投入使用。這個新建的碼頭從規劃設計之初,就想要突破新型車輛和傳統車輛無法兼容的局限問題,實現新老碼頭的互聯互通。 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 總經理 楊榮:原有的智慧碼頭在自動化方面,普遍使用地面上鋪磁釘的方案,傳統的大量車輛不能與新型的車輛在一起混行。這次建造新的自動化2.0碼頭版本,使得無人駕駛的集卡可以和老碼頭連通在一起,相關的技術可以復制到占中國95%的傳統人工碼頭。 中國船企接單量時隔兩年重回世界第一 在港口推進自動化提升效率的同時,中國的造船業也拿到了亮眼的成績單。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和韓國的新船接單量占全球份額的比例分別為48.8%和41.4%。時隔兩年中國重返全球第一,韓國位居第二,日本獲得約7%的份額,排名第三。 與此同時,中國造船企業不斷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拓展。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 李彥慶:在大型LNG船、大型郵輪方面實現了批量建造,我國船舶工業當前已經具備建造世界上幾乎所有船舶產品的能力。 新冠疫情爆發期間,中國造船企業充分運用國內供應鏈的能力優勢,采用國內配套替代國外產品實現了船舶的順利交船。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 李彥慶:目前我國已具備滿足三大主流船型需要的80%以上的配套設備裝船需求的能力。取得這樣的成績,源于我國已有的門類齊全、自主的現代船舶工業體系正在日益發揮作用,特別強調的是這個體系在全球只此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