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0月14日電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道,日前,馬來西亞僑領吳德芳設立了“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并因此獲得了馬來西亞旅游協會頒發的“2019年最佳華人博物館黃金獎”和“最佳旅游景點黃金獎(華人博物館)”。 吳德芳是客家人,祖籍為中國梅州市,對于他設立博物館的初衷,可以追溯到2000年后不久。“那一年,我到了梅州市華僑博物館,看到各個國家的客家人都有一個展覽廳。館內有美國廳、塞舌爾廳、泰國廳、新加坡廳、毛里求斯廳,卻沒有馬來西亞廳,這讓我有點生氣。”吳德芳說。 于是,吳德芳決定用一年時間做好這件事。返回馬來西亞后,他跑遍了全國,馬不停蹄地收集史料。2001年,馬來西亞客家文物展覽廳面世,展出了大量客家人南渡至今用過的工具、讀物、文物、圖片、圖表、史料等。 第一步成功了之后,吳德芳選擇了客家文化根底深厚,并且擁有大量客家文物古跡的檳城,建設了“馬來西亞客家文物館”,2013年又設立了吳德芳首飾博物館,該博物館收藏了具有上百年歷史的打金工具、古文件、首飾等等。“我一直都有收集文物的習慣,前前后后也收了40年。”吳德芳說,“我要讓年輕人知道先民的生活面貌,口傳作用不大,實物和照片才能讓人信服。” 吳德芳認為,教育是根,文化是魂。而在設立“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的過程中,他始終牢記著這一點,因此該館的館藏內容比之前更講究。為此,吳德芳用了3年時間,奔走于馬來西亞全國各地無數次,還親自前往泰國、印尼、新加坡、中國等地收集資料。 “要把馬來西亞華人先賢們做出的貢獻展示出來。年輕一代對歷史幾乎一點印象都沒有,而我都經歷過。”吳德芳說。他把這座博物館定位為“華人歷史的教室”,希望通過它傳遞出華人與馬來西亞不可分割的關系。“這些歷史必須留下來讓后人知道,我們當時都為這個國家做了些什么。” 博物館里,有一座面積不小的金山溝模型十分引人注目。據了解,這是由華人捐贈的。吳德芳介紹,此前自己曾在報紙上公開征集文物時,金山溝的擁有者看到了之后就打了電話。 原來,這位捐贈者在金山溝工作,因為嫁女兒,想讓到來的親戚朋友有東西可觀賞,于是索性做了個金山溝出來。完成以后,發現這模型占地太大,于是決定把它捐贈給博物館。“我也曾為梅州的馬來西亞客家文物展覽廳做過一座金山溝模型,只是體積較小,設計也較簡單,而這個很原汁原味。”吳德芳說。 錫礦和橡膠園對馬來西亞華人而言非常重要。這座金山溝,讓吳德芳想起了早期馬來西亞華人熟悉的采礦場景,而這卻是年輕一代并不了解的過去。如今有了這座金山溝,也能讓他們知道先賢曾經的生活。 “我不僅希望各族學生來參觀,也會邀請官員們、包括外交官前來,希望他們了解馬來西亞華人的歷史。”吳德芳說。(子若) |